能量危害 |
电能 |
可触及金属部分、外壳、应用部分等与带电部分隔离/保护不够,电介质强度不够,可能对使用者或患者造成电击危害 |
产品外壳、应用部分绝缘/隔离不够,可能引起过量漏电流伤害使用者或患者 |
产品没有保护接地或保护接地失效,或高压绝缘介质年久老化,绝缘性能下降,导致使用者或患者误接触高压部分 |
热能 |
可触及的外壳温度过高,可能引起使用者或患者烫伤 |
机械能 |
患者管路末端阻塞可能导致输注管路产生破裂或泄漏 |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代理便携式设备的提拎装置不牢固,固定设备的支撑装置强度不足,设备面、角、边粗糙,都可能对使用者或患者造成机械损伤 |
生物学危害 |
产品生物不相容性 |
设备若有直接与患者接触的组件,接触材料应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 |
配套使用产品生物不相容性 |
配套使用的注射器或输注管路不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,导致对患者的生物学危害 |
配套使用的注射器或输注管路有交叉使用或重复使用现象,导致对患者的生物学危害 |
环境危害 |
废物处置 |
使用过的注射器、输注管路、报废电池等任意丢弃 |
电磁干扰 |
对环境的电磁干扰超标,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 |
抗电磁干扰能力差,特定环境工作不正常 |
不适当的能量供应 |
供电电压不稳定,导致产品不能正常工作或损坏 |
与医疗器械使用有关的危害 |
不适当的操作说明 |
和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(注射器、输注管路等)规范不适当,选用的附件规格、尺寸不符,导致流速不准 |
对日常使用维护、校准规定的不明确、不适当,导致设备偏离正常使用状态 |
设备使用环境条件规定不明确,或未按规定条件使用,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 |
由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 |
注射器、管路选择不匹配,导致给药量不准 |
注射流速和流量计算错误,导致给药量不准 |
注射器、管路没有夹住,导致过量给药 |
药液输完后不及时加药,导致中途停止给药 |
针头堵死或输液管压扁未及时发现,导致中途停止给药 |
电池电量耗尽未及时更换,导致中途停止给药 |
与消耗品/附件/其他医疗器械的不相容性 |
同设备配套使用的消耗品,如注射器、输注管路等,交叉使用或重复使用,导致对患者产生生物学危害 |
注射液体引起的危害 |
注射液体种类错误,导致患者发生注射危害 |
注射液体剂量不准,导致患者发生注射危害 |
注射液体本身具有不良反应,导致患者发生注射危害 |
注射液体与患者禁忌症冲突,导致患者发生注射危害 |
信息危害 |
不适当的标记 |
设备外部和内部标记不全面、标记不正确或不能够清楚易认,以及标记不能够永久贴牢 |
不完整的说明书 |
医疗器械注册代理说明书中对产品预期用途、禁忌症、副作用等描述不规范、不完整,导致设备的非预期或超范围使用 |
不适当的操作说明 |
和设备一起使用的附件(输注管路)规范不适当,选用的注射器尺寸不符,导致流速不准 |
日常使用维护、校准规定不明确、不适当 |
过于复杂的操作说明 |
人机工程 |
复杂的控制系统 |
设备提供的人、机交流的界面过于复杂,容易引起误操作而造成危害 |
操作点布置不符合人体特征与常规习惯,容易导致使用者疲劳或误操作造成危害 |
功能失效老化 |
设备寿命终止 |
设备使用寿命规定不明确,设备主要元件失效可能导致产品失控给患者造成危害 |
偏离校准 |
设备日常维护方法、校准周期和校准方法规定不明确,导致产品偏离正常工作状态 |
储存、运输不当 |
运输、储存环境条件规定不明确,或未按规定条件运输储存,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