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量危害 |
选用材质不当,导致钢针容易断裂,不能满足使用功能(硬度不够、耐腐蚀性不合格等) |
使用时部分针体断裂,滞留在患者体表内 |
损害患者健康 |
选用恰当的材质,对可能会造成断裂的指标进行监控 |
生物或化学危害 |
选择未经过生物学评价或不符合要求的材料。 |
有害物质经本品进入患者体内。 |
中毒、刺激过敏等症状,损害患者健康,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 |
按照生物学评价的要求,对材料进行生物学评价,合格后方可使用 |
生产过程中原材料、包装材料等微生物的污染,导致产品菌落超标,产品灭菌不彻底 |
细菌进入人体 |
患者被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。 |
控制产品灭菌前原材料和成品的初始污染菌,按照初始污染菌进行灭菌剂量设定,并定期监控产品的初始污染菌。 |
生产环境的微生物超标,导致灭菌不彻底,产品带菌 |
细菌进入人体 |
患者被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。 |
在合适的净化环境中生产,并对净化环境进行定期监控 |
产品未灭菌,或未按已确定的工艺实施灭菌,产品未达到灭菌效果,产品带菌。 |
细菌进入人体 |
患者被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。 |
按照确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灭菌 |
操作危害
|
错误地操作采血针 |
采不出血,或者多次使用采血针 |
患者产生恐惧心理,延误治疗 |
有合适的标签或操作说明,方便操作人员阅读后进行正确的操作 |
非使用性的针帽脱落,产品被污染 |
产品使用到患者,细菌进入人体 |
患者被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。 |
明确产品针帽脱落不能使用。 |
使用超过有效期的产品,菌落超标 |
产品使用到患者,细菌进入人体 |
患者被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。 |
明确产品的有效期,规定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|
产品使用完后,未按医疗垃圾处理。 |
使用后的采血针扎伤医护人员或者患者 |
造成院内感染(有时是大面积的),或环境破坏。 |
标签或说明书中,标识使用后需要进行合适的丢弃 |
信息危害 |
不适当或信息不全的操作说明书,操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 |
采不出血,造成产品达不到预期用途 |
延误患者治疗 |
在产品包装上注明产品用途及如何使用操作一次性使用采血针 |
|
不适当或信息不全的标签,操作者错误地采血针 |
重复使用、超出有效期使用 |
造成患者感染 |
在单包装上标识“无菌”、“一次性使用”等字样,标识“灭菌有效期”。 |
功能失效危害 |
.产品的有效期规定不合理,导致产品带菌 |
产品使用到患者,细菌进入人体 |
产生感染 |
对产品进行老化试验,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保持无菌。 |
在灭菌有效期内,阻菌材料老化导致保护功能下降,不能保持无菌 |
性能下降,不能使用。
非无菌产品使用到患者 |
延误治疗。
被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。 |
对阻菌材料进行老化试验和功能性测试,确保在有效期内的产品能正常使用并能保持无菌。 |
未能按运输、储存要求对产品防护,造成针尖生锈或无菌保护装置脱落 或破损,产品被污染 |
患者使用了被污染的产品 |
患者被细菌感染,严重时导致发热、休克、败血症。 |
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进行运输和贮存。
|